初遇布达佩斯的夏天

吃完早餐,站在包厢洗手台的镜子前擦脸的时候,才注意到原来镜子是一面可以活动的门,镜子后面是一个暗架,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两瓶小小的矿泉水和两听用纸盒包装的橙汁。应该是随车附送的,可是它们看起来却仿佛是被上一轮旅客遗忘了似的,包装上,落着浅浅的灰尘。

随着“噗”一声泄气似的巨响,列车停了下来,布达佩斯到了!

站台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三五成群地堆挤在一起,不少人就地而坐。随处可见一滩滩水渍的水泥地面上,散落着一些烟头。一些年轻的镶着眉环鼻钉穿着若干耳洞佩戴着巨大耳环露着肚脐化着烟熏装眼圈的女孩子站在咖啡店外,围着半人多高的花岗岩小圆桌抽着烟,旁若无人地飞快地和同伴说着话,上下飞舞的手势好像一只蝴蝶。

忙乱,嘈杂,无序中的有序,这便是布达佩斯给我的第一印象。火车站的地下出站大厅里,排满了充斥着琳琅满目的从亚洲或者土耳其贩运过来的廉价商品的小铺子,有那么一刻,我恍惚是站在国内的小商品市场里,如果模糊了那些金色和亚麻色的头发,忽略了深陷的双眼和高耸的鼻梁。原本一直悬浮在那里的心缓缓松懈下来,那是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忽然逢见故乡的人或物的心情。觉得有趣,觉得讶异,还有一丝丝无法言说的惆怅。

标记着巨大红色“metro”字样的地铁入口处的面包房的柜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一阵阵热腾腾的烘烤的奶油香让再匆忙的脚步也禁不住停驻下来,沾满白芝麻的甜甜圈,铺满cheese和红绿青椒的意大利小pizza,填满熟软樱桃粒的樱桃派,涂满蛋青的表面光滑发亮的羊角包,咬一口会松脆得掉下无数碎屑的千层酥,冰冷坚硬的夹着生菜和salami(意大利腊肠)的三明治,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糕点,挤挤挨挨地站在玻璃柜台里,等待着生人或熟客将它们带走。随着一同上路的自然少不了一杯香浓得刚从咖啡机里调制冲泡出来的浮着一层厚厚牛奶泡沫的macchiato。

适逢上班时间,地铁里站满了人。坐着的站着的,脸上都显出小心翼翼的神情,将自己紧紧地蜷缩在自己的壳里。在欧洲,即使再拥挤的地方,也永远听不到因为被人踩痛了脚而发出的抱怨声。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个年迈的微驼着背的老妇人,她的脸颊上布满了褐色的老人斑,还有清晰可见的青色的经络,一双像老树皮一样干涸的手紧紧地抓着扶手,她的另一只手里,拎着一个旧布袋子,那是整个欧洲出于环保而设计的购物袋。晃动的车厢让她站不很稳,有人为她让座,可是她摇摇头淡淡地拒绝了。

欧洲的老年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独立最硬气的老年人。除非到了迫不得已,否则,是一根葱都要自己种的固执的脾气。他们谁都不依赖,也谁都依赖不上。孩子们18岁就遵照着社会的规矩离家自立。孩子虽说是自己的,可是,孩子的家,就是另一个天地了,一个他被当作客人来对待的天地。他们却习以为常,因为他们自己和他们上一辈的人,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也得这么过下去。没有人觉得不公平,在小孩子的玩具上都要写清楚所有者姓名的世界里,“自我”就是英文里那个被强调了的大写。

她和我同一站下车,在下车的人潮里,我看见另一个驻着双拐,缓缓前行的老人,她颤颤巍巍的样子,仿佛随时会跌倒,可是,没有人上去表示关切,她努力地一步一步走着,背影里透着坚强。

5 thoughts on “初遇布达佩斯的夏天”

  1. 写的很不错,只是不太喜欢你将欧洲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毕竟欧洲有很多国家,文化不同,习惯一大不一样。当然了,吃的也不一样。

  2. 夏天,布达佩斯的夏天在哪里?我怎么没有从文章中感受到任何一点夏天的气息呢?可能应该换一个题目吧?

  3. “七月”出自《诗经》,指的不是阳历七月,而是农历七月。农历,一二三月表示的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的时节。
    七月流火的季节应该是在恰恰是由夏入秋天气转凉的时节;九月授衣则指分发寒衣。

  4. 哈哈,楼上各位很考究啊.毕竟,文学似于艺术,是应该精益求精的!
    不过,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文章.一路赏来,感谢丽雯.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