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欧洲式的旅游,到了一个地方,找一家公寓式的可以做饭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像当地人一样地生活几天,这样,等到离开的那一天,再也没有一点遗憾。身入腹地的感觉又岂是坐着大巴浮光掠影的人能体会的?
房间临着街,然而没有阳台。欧洲临街的房子大多没有阳台。见惯了国内的住宅,阳台像一个个沉重的口袋挂在房屋一侧,于是就觉得,欧洲的房子,面对着你的似乎永远是背面,但窗沿上摆出来的一捧又一捧的鲜花告诉你,这才是它的脸。
打开窗户,可以听见街道上黄色有轨电车不紧不慢沿着路轨“叮叮”开过的声响,还有汽车轮胎因为速度过快而擦着地面的声音。关上了窗,便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欧洲门窗的密闭性好得惊人。
“如果想洗衣服,请通知我,我会帮你们把洗衣机打扫干净的,还有,这扇门需要用力一点关上。”走之前,年轻的店主认真地嘱咐道,并作了关门的示范。
随着门“砰”地用力关上,两秒钟后,我的心一下子如泥一般松懈坍塌下来,这才感觉到由于走了很长的路,脚底心隐隐作痛。
真的是到了匈牙利了!我一遍遍不能置信地对自己说。电视里,穿着深色西装的播音员正在用匈牙利语播报天气预报。在世界各地的天气栏目里,我找到了慕尼黑,找到了北京,可是没有找到上海。
午后,阳光正艳。我循着地图的路线,去找离住地不远的布达佩斯有名的中央市场。沿着街道一路走去,临街的咖啡吧的户外红绿遮阳伞下,零零散散地坐着人。他们的神情懒洋洋的,那是一种在自己的城市里被宠坏的自得的表情。看着的时候,我就会莫名其妙生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譬如自己就是那些人中的一个,在这样炎热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午后,约了朋友来咖啡店里闲聊,偶尔看见一个带着陌生且拘谨的表情的亚洲女子走过,会怎么样呢?
大部分欧洲人都分辨不出亚洲人的国籍。可是他们会用知道的仅有的亚洲语言对你打招呼。更多的是用一种看着一棵树的目光注视着你,仿佛可以听见他们心里的话:她一定来自很远的地方,可是来这里,做些什么呢?
是啊,坐了9个小时的夜车,跑到匈牙利来,是来做什么呢?答案也许是有的,且近在咫尺。
走了约一站路左右的路程,街道突然开阔起来,原来街道延伸过去,是一座气派高大的铁索桥。四周的人也突然变得多而热闹起来。距离不到桥墩二三十米的街道左侧,看起来像火车站的一幢红砖建筑便是中央市场。透过窗户望进去,里面拥满了人,很像家乡的农贸市场。每一家的货摊上,红红绿绿,不时有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的人从里面出来,长长的黄瓜和茁壮的大葱从购物袋的边缘伸出脑袋来,浑然不知地向外望着。
可是,我的脚步却在市场门口打了一个小小的弯,我知道自己此刻最想什么。那是我那么多年来一直潜藏在心里的梦想。
去桥上!去桥上!就要看见它了!我忽然有些紧张。一股交响乐的巨大旋律绕着我起舞——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这条我曾经在地图上抚摸过无数遍的河流,而今真的近在眼前。
河水并不平静,强劲的风将它的表面吹得仿佛底下暗流汹涌,完全不是我一厢情愿想象的样子:宁静,柔和,温暖,恬淡。它看起来更像一条结结实实的运河,自然,它也不是蓝色的,灰绿色的水,带着一股满不在乎的姿态,往前奔涌而去。
是的,这便是多瑙河了。真正的多瑙河,现实的多瑙河,不带任何童话色彩的扎扎实实的多瑙河。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也许,我从前,是真的误会了很多事呢。
写的很不错,只是不太喜欢你将欧洲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毕竟欧洲有很多国家,文化不同,习惯一大不一样。当然了,吃的也不一样。
夏天,布达佩斯的夏天在哪里?我怎么没有从文章中感受到任何一点夏天的气息呢?可能应该换一个题目吧?
“七月”出自《诗经》,指的不是阳历七月,而是农历七月。农历,一二三月表示的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的时节。
七月流火的季节应该是在恰恰是由夏入秋天气转凉的时节;九月授衣则指分发寒衣。
哈哈,楼上各位很考究啊.毕竟,文学似于艺术,是应该精益求精的!
不过,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文章.一路赏来,感谢丽雯.
写的和一般,希望下次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