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慕尼黑(5)

(四)

一个星期之后,林凯的假期也告结束了。林凯开始忙碌起来,每天一大早就要出门赶公车和地铁去大学上班。晚上有时候因为调试一项实验程序,会延迟到9点才回来。大半时间都是见不到他的人。

韶华一个人在家里,那么小小的一间屋,家具也是简简单单,每天只要略作收拾便空闲下来。她无事便上网。去的最多的是一个名叫“莱茵之家”的德国华人网站。在那上面发言的多半是学生。大家相互之间聊的也无非是学习或者买东西或者租房子的经验。韶华多数时候都是看看。她无书可念,也不用找房子,唯有买东西是她感兴趣的,可是,初来乍到,人地生疏,连怎么坐公交车都不懂,买东西的欲望只好暂且搁置下来。

这样地闷在家里过了半个月。一天,林凯回家,告诉韶华,他帮她在一所语言学校报了名,不日即将开学。韶华问过学费之后,大为心疼。

这个德语初级第一阶段班,上课才不过一个半月,一周三次,每次三个小时,总共算起来连72小时都不到,居然要200欧元,她换算成人民币,一千八九百的样子。如果在国内,这笔钱够她学完整套德语速成教材了。太贵了。她暗自算了笔帐,光是初级就有四个阶段,然后再是中级三个阶段,再是高级阶段,总共学完需要三万多元人民币呢。是她国内不吃不喝一年半的工资总收入。早知如此,倒还不如当初先在国内念德语,念完了再过来,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

可是,林凯却不那么想。他告诉韶华,假如韶华在国内,那么他工资单上的税卡等级就降不下来了。在韶华没来德国之前,林凯一直交最高等级的税——单身税。虽然他那时候已经和韶华结了婚,但是在德国的法律看来,一个人生活的林凯实和单身汉无异。故而,须交一级税。韶华过来后,情形就不同了。林凯成了有家庭负担的人,所以,只需交三级税就行了。等到将来他们在德国有了小孩,税收等级就会更加低。

从一级降到三级,每个月林凯的收入就多了三百欧元。因此,韶华的学费也就不算是额外的负担。更何况,在德国,这个称作“VHS”的社会语言学校收费已算是低廉。林凯所在的大学也有对外招生的语言班级,他早去打听过,平均一个月就要八百来欧元的费用。自然还有更贵的,譬如歌德语言学院。除非富家子弟,普通家庭哪里负担得起,一个月一千来欧呢,几乎是一般工薪阶层的月工资。

反正韶华念德语也不是为了急着上大学,一来是打发闲暇的时间,二来也是为了生活上的方便,所以,这个学校最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