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上飞机的那天,很多人都来送她。家人自不必说,还有舅舅全家和林凯的父母。每个人的手上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林凯的父母甚至带着一只结结实实的金华火腿从乡下坐长途汽车一路颠簸着赶来。
在上海火车站坐上开往浦东机场的大巴,一路上,韶华就在偷偷地犯愁。那么多东西,不知道会不会超重。还有那只火腿,进海关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她从网上听说,最近海关检查旅客行李严格了很多,连旅客随身携带的饮料都要本人亲自喝一口以兹证明不是违禁物品。她还听说,超重一公斤就要付好几百元呢。可是,林凯的父母千里迢迢地跑来,总不能让他们仍旧把那么沉重的火腿原封不动地带回吧。
其实,早在电话里,韶华的母亲就对林凯的母亲说过,韶华出国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停当了,除非是带给林凯的,其余的一概不必带来。
林凯的母亲到底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毕竟,当初林凯出国的时候,经济和物质上都是韶华父母资助的。如今轮到韶华,两手空空地过来送她,终归不合适。可是,想想,乡下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得出手的。和林凯的父亲一商量,终于决定把过年时邻家送来的金华火腿拎过去给韶华家。他们打听过了,这么一整只火腿在城里起码要卖上好几百元呢。如果韶华不带出国,那么就留给韶华的父母,横竖都是一件实惠的礼物。就这样,两老又拖又拽地硬是把火腿颇费周折地带来了。
是晚上10点的班机,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达浦东机场的时候,才中午时分。韶华的父母提议不如先分批去吃午饭然后再轮流休息。韶华其实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她也说不出是由于兴奋还是紧张还是有点茫然的缘故。可是,那么多双眼睛都在看着她,等着她这位主角表态。她知道表弟一定是饿了,早上出发太早,舅舅和舅妈只是喝了点开水。所有人都是为了赶上开往上海那班最早的列车而省却了早餐。这样的一路马不停蹄地过来,直到到了机场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韶华于是对父母点点头。
在韶华父母的分配下,大家分作两批,韶华和林凯的父母以及韶华的父亲首先去吃午饭,接着是舅舅全家和韶华的母亲。
机场的店铺就那么几家,不容你做过多的选择。日本料理动辄就上百元,海鲜酒家门口的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每位68元。韶华悄悄地算了算,4个人就要272元,太贵了。在自己家附近的大酒店,这样的价格可以吃到十几个菜了。在这里,才不过一个小火锅和两三小碟的咸菜泡菜之类。林凯的父母一路客气地大声对韶华说:“我们随你,你来选,你喜欢吃哪家,我们就吃哪家。”
韶华心里想,林凯的父母都是农民,全家的收入只有林凯的父亲每个月给村里厂子看大门而挣的600元钱。林凯的弟弟今年刚上大学,家里积攒下来的钱都给他缴了学费。这趟出门,路上的花费怕不是问左邻右舍借的吧。
韶华在用餐的楼层走了一整圈,都不知道哪家更物美价廉些。她在内心里盘算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去一家吃面的大排档。说是大排挡,价格也不便宜,菜单上最便宜的葱油面的单价就是20元。真的是杀猪一般的价格呢。韶华想,这样的价格,在她原工作单位所在的那条小弄堂里,都可以吃到10碗葱油面了。而且还是加量海碗的那种。一元五角都不到的成本,在机场真是得道升天了。
吃完了面,韶华的父亲和林凯的父母抢着结账。韶华的父亲到底势单力薄,林凯的母亲像一堵厚实的墙,牢牢地挡在了侍应生和他之间。林凯的父亲顺势接了账单。在付钱的刹那,韶华注意到林凯的父亲迟疑了一下,但很快他就从外套的贴身口袋里掏出一个包得十分妥帖的小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小叠50元面额的人民币。数过大半交给侍应生。
韶华连忙说:“让叔叔破费了。”林凯的父亲摇摇手,露出朴实的笑容用生硬的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说:“都没有让你吃好,你看你还要点什么么?”韶华摆摆手道:“不要了。我吃的很好了。谢谢叔叔。”
坐上自动扶梯回到候机厅的时候,韶华走在前面,她听见林凯的父母在身后小小声地用方言快速地交谈,她还是听懂了一些,这餐饭花去了他们带来的大半的钱。他们在担心不知道接下来的消费是否还能够负担得起。
韶华猜想林凯的父母大约原本是想过来承担一切花费的,可是没有料到这里高额的物价。两老第一次出远门,对大城市的消费一无所知。他们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家乡本地的县城,那里的消费两老是知道的,可是却没有料到,同样是城市的消费,上海和县城居然有天差地别。
到底是上海啊,大城市嘛。两老心中劝慰着自己,只要韶华满意就行了,横竖就是这一趟,硬撑也要撑着,不要让亲家人笑话我们寒碜小气。
韶华其实很想直接告诉林凯的父母,这样的硬充门面根本没有必要。韶华的父母也绝对不会因为林凯父母经济的困窘而看低他们。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初韶华的父母也不会答应让韶华嫁给林凯了。
但是林凯的父母毕竟是没有文化的人,他们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是韶华有理也说不清楚的。韶华能够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可是却无法说服他们用她的想法来看问题。他们的对生活的标准理解得很简单,有钱,好办事,没钱,被人看不起。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节衣缩食也要培养林凯上大学的原因吧。他们希望林凯的将来是风光的,衣食无忧的,能够改变他们全家生活现状的。
幸好林凯也争气,从小到大学业上一直是佼佼者。他们村里大学生本就不多,林凯又读到博士毕业,这就是他们全部的骄傲了。博士毕业的林凯又接受了德国一所大学博士后的职位,这更是让他们开心。以他们仅有的生活经验判断,他们家终于要翻身了。在国外工作的人,不都是轿车洋房的么。等过几年,家里的房子也该翻修一下了。
林凯的父母想到林凯将来荣归故里的那一天,就兴奋地睡不着觉。养了那么优秀的一个儿子,谁说不该高兴?还有儿子找的媳妇,漂亮而且嘴甜,脾气又好,虽是城市的姑娘,但对家里的简陋根本没有半句怨言,吃住都随大家。林凯真是上辈子积德啊。林凯的母亲每次和村里的人谈起林凯和他的媳妇,幸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里人自然也是羡慕有加。
林凯的父母这样地巴结着韶华,也是有感激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像韶华这样出佻的城市姑娘,能嫁给一穷二白的林凯,真是要烧高香谢天谢地了。他们是不会理解韶华喜欢林凯是因为林凯的优秀和善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局限,只知道,现在年轻姑娘嫁人,看对方家里有没有钱是关键。这是个金钱决定一切的社会,他们家没有钱,所以,他们总是有种苦命感。而林凯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他们深深懂得养儿防老的道理。
韶华有时候也在担心,林凯父母这样的想法,会让林凯背上更多的债。事实上,林凯父母当年多多少少欠了别人一些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年急于改变生活贫苦状态而借钱投资做农产品生意失败欠下的。大约有6万元左右。这笔钱拖到现在也没有还清,每年林凯父母的收入只够用来缴付利息钱。韶华对此问过林凯,他们家一共欠了别人多少债务,可是林凯也说不清楚。他也曾就此问过父母,可是他母亲总是隐约其辞,不肯告诉他。林凯私下里估计这笔债务有10万元左右。但他到底没有告诉韶华,他不想让韶华有负担。这笔债务,他一个人来承担就够了。
这也就是博士毕业时他没有接受系里留下任职的邀请而选择国外的原因之一。毕竟,他也想急于帮助家里还清这笔欠款。留在系里任教,一个月2000来元的收入,养活自己都有点费劲,更别说帮着家里还债了。选择国外就不同了。如果省吃俭用,最快两年就可以还清这些欠款了吧。再说,韶华那么想在国外生活。于是,林凯在系主任的叹息声里选择了留学德国。
林凯的选择在韶华看来对她的生活也是一种解脱。她终于可以不用再回到那个讨厌的单位上班了。
那是一家校办工厂,年年亏本,效益极差,幸好沾了学校的光,不至于连奖金和工资都发不出来。可是,学校的盈利除了校门口弄堂店面出租的收入外,也是一无他法,校长为了筹钱头发都愁白了,只是那么一点盈利,要分给校办工厂和本校教职员工,怎么够?可是不考虑校办工厂,又怎么可以?毕竟厂长是前任校长啊,自己上台也有他的提拔在里面。
这样的僧多粥少,刚大学毕业分配进厂的韶华每个月的收入,除了工资是固定的800元以外,每月的奖金最多时也不过200来元。钱少,可是厂里的制度却是一点也不含糊,早上8点钟必须准点到,晚上有时还得加班。韶华就想不通了,这样连年亏损的厂,居然还要加班。除了加班,作为文秘,韶华还要承担额外的工作,比方说陪厂长应酬。韶华很讨厌那些无聊的酒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可是厂长不那么看,他的厂里积压了太多卖不出去的无线电收音机,如果一顿饭可以让这些快要变成废铜烂铁的产品销售出去,那么即使这顿饭得花上上千元,也是值得的。
韶华终于厌倦了,因为在不知不觉的应酬中,她渐渐发现自己也变成了厂长的一个筹码。像她这样年轻漂亮且没有结婚的女孩子,多少还是有点吸引力的。厂长和他的老婆开始没完没了地给韶华自作主张地介绍起了对象。而且根本不给韶华拒绝的余地。韶华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泥潭,她想跳出这个环境,可是,她却没有支持者。
每次父母听完她大同小异的种种抱怨之后,总是说:“你就算换了别的环境也一样,哪个单位没有一本糊涂经?说不定比你现在的单位还要糟。而且,你想想看,现在社会上下岗的事情那么多,你在这个单位里,至少还是正式工,他们是不能随便辞掉你的,你说你钱少,可是你到社会上去看看,比你月收入少的人多的是。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人家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难了上天。再说了,你真的离开了这个厂,你又打算去哪里?你想去外企,可是外企竞争那么厉害,你挤得过人家吗?我们单位李建国的儿子就在外企工作,每天忙到天黑,虽说工资是高,可是你没听见李建国说吗,这样下去,身体都要垮掉了。一个人,有多少本事就做多少事情,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年那些喜欢跳来跳去换单位的同事,现在看到我们都说,早知道还是一个单位呆下去,工龄和工资都是每年在增加的。换了单位,最后倒是干脆了,下岗。你说谁能预料到。……”
听着父母的说教,韶华的心就一点点冷下去,难道真的离开了这个厂子,我阮韶华就活不了了?可是,怎么办呢,要换单位,父母这条路是走不通了。那么看来只有靠自己了。韶华决定考研。
真是背水一战的决定。厂长对于那些年轻人跃跃欲走的心早就下过这样的通告。要走,可以。交钱。工作未满五年,每年3000元的培养费。工作满五年,每年2000元的培养费。考研,可以,但只给一次机会,考上了,是你的造化,一分钱也不用付就可以走人。考不上,就安心呆着,不要再想了。
有时候,韶华真的非常相信那句话,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必定会留一扇窗。林凯就是上帝留给她的那扇窗。就在她为了考研的事情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她遇见了林凯。
看了这个,好有感触。越看越觉得那个林凯就是我。后文呢,加油啊!我等着呢!
我也叫林凯,关于怎么看你的文字领域的…….呵呵~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在百度上百度自己的名字,进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看着上个留言的朋友已经是2004年的时候了,难道你已经放弃了这篇文章的续写了么?
也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其他的好作品,偶然的相遇,偶然的,留下了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