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女人(25)

木莲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十点多了。平常这个时候,她父母和妹妹茉莉早已经爬上床预备睡觉了。今天是个例外。昏昏欲睡的三个人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竭力撑着眼皮看电视,每个人都有些心神不定,大家都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她“凯旋归来”。

妹妹耳朵尖,听见住宅楼底层的保安门被人推开时发出的“吱嘎——”声,就立即从沙发上弹跳而起。

“大概是她回来了!”她迫不及待地跑去开门,“我去看看。”

她站在门外的廊道上往下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回头向大家宣布:“是她回来了。”

“几个人?”她妈妈也走出门来。

“一个人。”

她妈妈不放心,又自己探头朝楼梯回旋的空隙处看了看。

有人正朝楼上走来,脚步声渐近渐重。

“木莲——?”她有点迟疑地唤,“是你吗?”

“嗳,妈,是我。”木莲的声音在楼下响起。

“你旁边还有谁?”她妈妈不死心地做着最后的求证。

“谁?没谁呀,就我一人。”才说完这话,木莲已经出现在楼梯口了。果真,她身后,除了影子,半个人都没有。

她妈妈的脸上显出微微有点失望的神情。不过,她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接下来的汇报工作才是今晚的重头戏呀。她按耐着性子等待了一个晚上,不就是为了这个么?她已经充分地做好了进行聆听、探讨、指导、点拨、教诲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好了,现在“东风”终于回来了。

母女一前一后地进了门。门严严地关上后,木莲连鞋子都来不及换下,她妈妈的采访行动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你怎么回来的?坐出租车吗?你们一道回来的吗?你怎么不请他上来坐一坐?晚饭吃过了没有?在哪里吃的?”等不及木莲回答,她又接着更深入更直接地切入主题,“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听说人长得还比较高,是不是?他胖吗?戴不戴眼镜?你们谈了点什么?他是不是准备就留在国内了?他的工作有没有定下来?……”

面对这样连珠炮似的发问,木莲仿佛没听见似的。待脱了外套,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坐下,又喝了半杯水之后,她才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他人还可以吧。”

在一旁伸长了脖子等候了半天的妈妈似乎对这句笼统的轻描淡写的总结很不满意,“怎么叫还可以?”同时细细观察着木莲的神色,“你们聊得怎么样?”

“其实我们也就是随便聊了聊,就像——一般朋友那样。”木莲的表情平静。

“一般朋友?”她妈妈喃喃自语地玩味着这句颇令人迷惑的话。一般朋友?那意味着他们有戏?没戏?当她还想进一步就这个问题和木莲加深探讨的时候,木莲已经打着长长的哈欠顾自走开去洗脸刷牙了。她也只好悻悻然作罢,但她的那股子已调动起来的热切情绪却未因此而熄灭。它如一块难以消化的糯米团梗在她的胸腔里,不发泄出来怎么行?于是,她把它转化成长吁短叹在私底下向木莲的爸爸抱怨道:“唉,你看看,你看看她今天那种不来劲的样子。以后她的事情,我也不来管了。随便她去!我想想也是伤心,我么为她急死,看她都三十出头了,她自己呢?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说她,反正一说两说她就烦了。像今天,去之前就是不情愿得很,拉长个脸,好像我们逼她一样。回来么也是那么死样怪气的。好心问问她,她也是一副懒得回答你的样子。说句实话,难道我们还能陪她过一辈子吗?等我们老了,她将来一个人怎么办?她一个女孩子,孤零零的,身边没有人照顾她,年纪大了生起病来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怎么办呢……”女人最擅长就是在说话的时候以情感人。当然很多时候是别人尚且还未来得及被她打动,她自己就已经被自己感动得无以复加了。木莲的妈妈说到后来,泪花开始在眼睛里打转。她似乎已经看到一个孤独的、倔脾气的、独来独往的老年木莲过着晚景凄凉的生活。

木莲的爸爸对此也毫无办法,唯有说:“这事情,急也急不得,还是看木莲自己的意思吧。”

11 thoughts on “小说女人(25)”

  1. to 东岭雪:不好意思,让你等了。呵呵,丽雯也谢谢你的热心关注!

    to may:嗯。我知道了。唉,没办法,得先为口粮奔波呀。对了,你最近还好吗?

  2. to 唉:还没有想好,你呢?呵呵,也祝福你中秋快乐!阖家团圆!还有多多享受美味的月饼!

  3. 唉….想看更新的内容真是难哦….不过还是很高兴看到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快快乐乐 的哦..团团圆圆的…月饼多多的吃哦..呵呵

  4. 终于又见到丽雯的续集了,真是等的我心焦阿,好像一直欠着一口气似的。
    不过今天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我么为她急死,看她都三十出头了”,我记得前面说木莲已经是超过35岁了。不好意思。

  5. to 云扬:比起在国外呆的时间,自然还是国内的久些。我也希望这种“时代感”能一直持续下去。呵呵。
    to 忘记:国庆长假过得如何?开心吗?:)
    to penny:又见到你了,真高兴呢!^_^
    听你一说,赶紧去查看了一下原文,“……茉莉唯一的姐姐木莲,迄今三十有四。”呵呵,不知道听谁说过,女人,有的时候,就是很在乎那一岁之差。比方十九岁和二十岁,二十九岁和三十岁,三十四岁和三十五岁……,想想,还是非常有道理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