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别轻易说离去

瞬间的爱情能够改变你的生活。但对于生活的延续,仅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题记

卡洛拉是一个美丽年轻朝气蓬勃的瑞士女郎。和许多在欧美中产阶级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子一样,她衣食无缺,生活优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她跑去非洲肯尼亚度假旅行。在那里,她结识了来自当地沙布鲁部落的一名勇士——雷马里安。

雷马里安在外形上满足了所有女人对于一个男人的向往:英俊、魁梧、健硕、沉稳、勇敢、认真、机智、凶狠……。而且,他还是那个部落里唯一能说英文的人。

在彼时彼境,卡洛拉爱上雷马里安这样的非洲男子,是毫不奇怪的。她喜欢他,正如世人对非洲风情的向往和迷恋一样。人人都说非洲很美,一大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和金色突兀的岩石,忠实于游牧生活的土著人,还有那些优雅踱步的大小动物……。种种自然的原始的纯朴的野性的美,是久在都市的人所无法体会到的。

雷马里安作为当地部落的一名勇士,其职责是看护本部落的安全以及外出捕猎。他的这些特长,这些被部落族人所尊崇和仰慕的特长,到了城里,就变得跟屠龙术一样可笑了。即使身处非洲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里,人们也同样嘲笑他打扮奇怪,举止特别,把他当成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一般对待,非常之无礼。很显然,雷马里安是不适合在城市生活的。自然更不适合在瑞士那样现代的城市里生活。

假期结束后,卡洛拉回瑞士。临别时,雷马里安问卡洛拉,你会回来吗?卡洛拉很肯定地点点头,我会!

卡洛拉回瑞士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家人宣布,我要结婚了!当时全家人正在享用着可口的晚餐,卡洛拉的母亲正说着一道鱼的精细做法。突然间,一切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不相信地看着卡洛拉。

为了爱情,卡洛拉决定搬去非洲乡下和雷马里安一同过游牧生活。

卡洛拉的朋友们都告诫卡洛拉,非洲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有趣,有时候可能会很艰难。可是卡洛拉不相信。

爱情还没有降温,生活却开始向卡洛拉发出挑战。她目睹了雷马里安在她面前把一头羊活生生地开膛破肚,还生喝带有温热的血;她目睹了肯尼亚小姑娘被行残忍的割礼鲜血直流而无人进行阻止;她还目睹了一名遭遇难产的产妇被人遗弃在路边,只是因为她是村里不洁净的女巫……。雷马里安对试图插手的卡洛拉说,你不用管,这是我们的习俗。但卡洛拉却无法坐视这一切。她不顾雷马里安的劝阻,最终把那位难产的妇人送到医院,可是因为抢救太迟,小孩刚生下来就死了。卡洛拉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雷马里安的安慰,更令她失望的是,雷马里安在勉为其难帮她把妇人抬上车后,像碰了什么不洁净的东西一般,用沙土和水非常仔细地将手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一言不发地离开。

卡洛拉的生活是需要钱的。但雷马里安对钱似乎并没有什么概念。卡洛拉说,我要开一个店,因为我们需要钱维持生活。雷马里安说,我们不需要钱。还说,如果你需要钱,你可以到银行里去拿啊。他曾经见过卡洛拉去银行取钱,那是卡洛拉刚到肯尼亚不久,去当地的银行兑换旅行支票。卡洛拉知道无法向雷马里安解释更多,于是她开始自己动手开店。从买房到装修到进货,全是她一手包办。雷马里安帮不上什么忙,也无法帮忙,他只是在放牧归来后,站在店铺门口默默地看着卡洛拉忙碌。当他看到卡洛拉对送货的人以及顾客们谈笑风生时,他就有着说不出的感受。或许,卡洛拉的能干从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吧。在当地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里,有一个像卡洛拉那样会独当一面经营生意的媳妇,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人们反而会讥讽和嘲笑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的无能。雷马里安的风头被卡洛拉盖过了。

卡洛拉的生意也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在雷马里安的默许下,附近的村民都借着赊账的名义白吃白拿。卡洛拉告诉雷马里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雷马里安说,这些都是我们的朋友,朋友来拿点东西吃喝,是天经地义的,怎么可以向他们收钱呢?卡洛拉说,这不是朋友不朋友的事,这里整个村庄里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现在开店,是做生意!你明白吗?是生意!所以不能再让他们这么做了!雷马里安很陌生地看着卡洛拉,最后他说,好吧。卡洛拉看着雷马里安木然着一张脸离开,她知道她和雷马里安之间渐渐地有了裂痕。

雷马里安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烦躁和暴烈,他会当着熟人的面大声诬陷卡洛拉和别人有染,以此发泄对卡洛拉的不满。甚至,当卡洛拉怀孕了,雷马里安也会故意气她说,这不是我的孩子,这一定是别的某个男人的孩子!但神志恢复正常后,他又很后悔,不断地向卡洛拉道歉乞求她的原谅。他也很迷惘,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他不知道他在卡洛拉的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是一名勇士,可是在卡洛拉的生活中,他全无用武之地,他不懂经营,没有文化,也不会算账,这让他感觉很颓丧。

终于有一天,两个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雷马里安第一次冲动地打了卡洛拉。卡洛拉很失望也很难过,她哭着对自己说,我坚持不下去了,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卡洛拉决定离开雷马里安,离开肯尼亚。至此,她已经在肯尼亚的部落里生活了两年。两年里,她唯一最大的安慰就是她的一岁半的天真可爱的女儿。

在离开肯尼亚前,卡洛拉恳请雷马里安在孩子的出生证明书上签字。雷马里安问,你还回来吗?卡洛拉很迅速地说,当然。我会回来的。雷马里安拿着出生证明书一次次地向周围的路人求证:请你帮我看一看,这张纸上到底写的是什么?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虽然他没什么文化,可是此刻也有点知道这份证明书的重要性。要是他不签字的话,卡洛拉是没办法把女儿一同带走的吧?

就在长途车快要开动的一刹那,雷马里安向人借了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把证明书交给卡洛拉时,他很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不会再回来了。

卡洛拉看着雷马里安的眼睛,那双她曾经深爱过的眼睛。她忽然失去了言语。

卡洛拉最终没有回肯尼亚,她和女儿后来一直生活在瑞士。

die weisse massai

后记:这是德国2005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名字叫做《Die weisse Massai》。据说是根据畅销小说家Corinne Hofmann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谁对谁错,一如在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一样。只是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别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信仰……,那么,到底是牺牲自己委屈自己来成全对方,还是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而让对方改变从而适应自己?这个矛盾的问题其实哪里都存在,并不仅仅只是在一名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白人女子与一名生活在非洲部落的黑人男子之间发生。不管是中外的婚姻,跨国婚姻,地域婚姻……,都有这样的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同样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人会感叹,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手。

爱情常常来得很快,在一瞬间爱上一个人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这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