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出来讨生活的贫苦女孩子一样,这个社会,能够供她们选择的职业并不多。没有文凭没有手艺没有人际关系,她们只能出卖青春和劳力。但又不能跟男子一样去建筑工地扛沙包拌水泥,所以,轻劳力的服务行业就成了她们的衣食来源:在餐厅当女跑堂;在酒吧当女招待;在美容院做按骨女郎;在娱乐城当足浴小姐……
安慧最终选择了酒吧,只是因为在这里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声色场所潜伏的危险。“但这和我的困境相比,已经不足以使我害怕。我还想上大学,所以我必须尽快赚够学费。”安慧想得很现实。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力,是非常容易在那样“颓废浮躁虚华”的环境里迷失自己的。同和安慧在酒吧做女招待的年轻女孩子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这是社会负面的一个缩影:比方吸食麻醉剂、比方沦落成为玩偶、又比方因无知轻信而走上犯罪道路……。跟安慧同年的一个女孩,因为替自己的“姐妹”——一个绑架案的主谋之一向被敲诈者打了一个电话,被判了无期。“我后来去监狱看她,其实她也很后悔,但她当时真的不知道这样一个电话会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她也没料到,她的那位好姐妹,最后会心狠到撕票!”安慧很替对方惋惜,“她跟我同年呢。人生连四分之一都还没到呢。”
每天都活得像末日。安慧这样形容酒吧生活。有很多次,她因为“态度问题”和一些不那么有素养的顾客发生不快,甚至把酒泼在对方脸上的举动也有过。老板虽然知道错不在她,但也不能总替她出面陪笑脸,渐渐的,也就有了请她走人的意思。
与尤翰纳认识,是在她已经辗转到第五个酒吧的事了。
安慧对尤翰纳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他后来跟我说,他来过这间酒吧不止一次。可是我真的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安慧能记得的,是那个晚上,某位喝醉的客人将她堵在包厢门口纠缠着不放,“他让我陪他唱歌,我不肯。他后来竟然把钱往我衣领里塞,我就火了,当场给了他一个耳光!”不出意料地,那客人开始闹场,他的朋友也在一旁煽风点火,纵使势单力薄,安慧也不示弱。最后经理出来打圆场,但是安慧始终不肯道歉,“我为什么要道歉?该道歉的是他!那耳光是他应得的。”双方一时间僵持不下。
对方叫嚣着让酒吧开除安慧。安慧当时也做好了辞工走人的准备,可是尤翰纳出现了。他是旁观者中唯一一个站出来替安慧说话的人。他对酒吧经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因为这件事解雇了这个女孩,那么我想我以后也不会再来这个酒吧!酒吧经理是认得尤翰纳的,听了他的话,经理不吭声了。周围的人大约一是没有料到这个外国人会说那么流利的中文,所以霎时都怔住了,二是尤翰纳一脸无惧的神色,也让那群闹事者有点意外。见状,尤翰纳又指着安慧对几个闹事者说,这位小姐不是你们以为的那种女孩,如果你们要的是只受钱指挥的那种女孩,那你们不该来这里!如果你们对今晚的事还不肯罢休,那么我们只好报警,让警方来处理。我愿意当这位小姐的证人。我想我们都知道谁到时候会真正没面子!”他的声音不高不急,却每个字都很有份量。
大概也是吃不准尤翰纳的背景来历,加上看到经理对尤翰纳敬畏的态度,那群人最后也唯有嘟嚷空骂几句离开了。
风波平息后,安慧对尤翰纳说了声,谢谢。尤翰纳笑笑表示只是一桩小事,“你做的很对。女孩子要保护好自己。”同时交给她一张自己的名片,嘱咐说如果这事再出现什么麻烦的话,可以找他。安慧很感动他的热心,想了想,自己也没什么可以谢他的,就说他当晚在酒吧的消费自己替他买单。尤翰纳听了自然不同意,“这怎么可以?我可是经常来的,要是每次你都替我付,那你会破产的。”他开玩笑道。
“那你要失望了。”安慧笑,“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因为我不打算再在这里干了。”
“为什么?因为今天这件事吗?其实你——”
“不是的。就算没有发生这件事,我也不打算干了。因为我报名参加了一个高考复习班,就快开学了。”安慧解释。
“你预备去念大学?”这是尤翰纳没有料到的。
“是的。我已经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安慧感慨。
那个晚上,也是安慧第一次向陌生人敞开心扉,谈她的贫瘠卑微的童年,谈她曲折艰辛的成长,也谈到了她一直没有放弃的志向和理想。整个晚上,她滔滔不绝地说着一气不歇地说着,好像要把这二十来年深藏在内心的话都在一夜之间吐尽。尤翰纳除了偶尔提出几个问题,其他时间都带着严肃的表情很认真地在听。
“那天我们一直聊到凌晨两点酒吧关门。”安慧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而且经理竟然也没来打断我催促我。我想他可能也有预感吧,我不会在那里长做。”
听完故事的尤翰纳沉默了很久,末了他说,你应该辞职,你不属于这里。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请一定告诉我!安慧知道他所说的“帮助”是特指在经济上的资助。安慧笑着摇摇头,我已经积攒好了学费,暂时经济上没什么困难。如果你真的想帮助我,那就做我的英文补习老师吧,不过我可没有很多的钱付给你呀。她本来也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她想尤翰纳工作一定很忙。因为名片上印着他的职务是某家知名品牌汽车公司的技术部总监。她打赌他肯定没时间做这份“义工”。更何况,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就算有时间,也未必肯花在一个非亲非故毫无瓜葛的人身上吧。
没想到尤翰纳居然同意了。而且一口答应。非常爽快。
后来的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尤翰纳在中国前前后后一共呆了5年,间中也回过德国几次,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见面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后来安慧大学毕业,他们便结了婚。再后来,尤翰纳在中国的工作期结束,于是安慧也就跟着他来德国定居了。
“他说我曾经受了太多的苦,所以现在要用幸福的生活补偿我曾经所受的苦难。”安慧幸福地叹了一口气,“现在我是真的相信一句话,当上帝将你周围的门都关闭时,他一定会给你留一扇希望的窗!”
这个平凡宁静的下午,安慧和我就这样闲坐在木长椅上絮絮地交谈着。煦暖的阳光懒洋洋地打在我们身上。空气里,满是收获季节的芬芳。(完)
如果每个人的努力都有结果就好了~~~
当上帝将你周围的门都关闭时,他一定会给你留一扇希望的窗
看到这句话的同时让我想气了另外一句话,当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便会得到另外一些东西,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我们不必为我们所失去和所得到的大喜大悲,凡事有因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