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周日,也是韶华请曾雪峰和他女朋友来家里吃饭的日子。一大早,韶华和林凯就起床了。马马虎虎地吃过了早饭,两个人开始大扫除。房间、厨房、厕所、阳台、门厅,里里外外彻彻底底清洁和洗刷了一遍。他们想用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客人们的到来。
虽然只是单间公寓,但是工作量也不算小。这半天劳动下来,两个人都是腰酸背疼的。不过,成果却很使人满意。德国的家用化学产品的的确确效果非凡,连厕所角落管道上黏附的陈年铁锈和顽强污垢都让清洁剂消溶得一干二净,露出亮澄澄银白本色。打扫完毕,为了尽快驱散房间中清洁剂刺鼻的气味,韶华将所有的门窗都打开通风。
林凯把平日吃饭用的两张塑料折叠椅和一张白色小方桌搬到阳台上,顺便还拿了一盒果汁两只杯子出来。“韶华,过来休息一下。”他煞有介事地往杯子里倒上果汁,对面对地摆放好,还在两只杯子中间摆上了一盆郁金香。
这盆郁金香是他们两在超市买菜的时候顺带看到的特价品。深紫色的花朵在阳光中热烈地盛放着,花期正上。虽然知道过不了几天花就凋谢了,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他们还是买下来了。因为实在太便宜:十朵花才零点九欧元。
他们住处的附近有一家花店,每次路过的时候,韶华总是不自觉地被那些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花花草草所吸引。它们长得如此茁壮、健康和美丽,全然不是概念中“弱不禁风”的模样。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生机勃勃。那是一种在平凡中积极向上的姿态。这种姿态就像是鼓舞着人们努力地去生活,让人们在望着它们的时候无法不受感动。
韶华有时候也很想买一两盆花回家去,可是,转念想想,万一养不得法,糟踏了钱不算,还把好端端的本来可以开更久一些的花也给糟蹋了,到底觉得不忍,不如就让它们留在花店里吧,自己也可来常饱眼福。
她偶尔问过林凯要不要买几盆花来装点一下房间。因为她看到他们的邻居,把一方小小的阳台布置得同一个迷你植物园一样。一年四季,绿色常青。都说植物能够帮助人吐故纳新,住在那样的家里,心情都会畅快很多吧。
林凯说,花比较难养,又费时间又费精力,不如买点葱和豆来种种,成活也容易,基本上只要浇点水照射点阳光就可以了。种成功了还可以吃,多实惠。
他比较偏向于种植瓜果蔬菜是因为他骑车去上班的路上要穿过一大片园子。那片园子被低矮的木栅栏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区域,每块区域都用来出租。区域的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估计总有七八十平米的样子。虽然是分属不同的租户,但是每一块区域里毫无例外地都造了一间木头小屋。一窗一门,户外还有半圈围廊。室内估计是用来存放劳动工具的,室外的围廊就成了喝茶聊天休闲小憩的场所。
几乎每一块区域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精致美观。哪怕是角落,也不见一星杂草。有些租户甚至还在自己的区域里开辟了一小块池塘出来,清澈的水面上浮着几朵睡莲,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鱼在薄薄的莲叶下悠闲地游来游去。
让林凯印象最深的是园子里有些人家种着苹果树,一到秋天,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看了真使人羡慕。还有那一小片黝黑肥沃菜畦里排列齐整的生菜和黄瓜,青翠欲滴的样子也叫人赞叹不已。尽管这个社会如此发达,但人们依旧没有丢掉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才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
这一派田园风光教林凯想起了童年和父母一起下田的情景。不知是谁说过,慕尼黑骨子里就是一个大农村。正是这种农村的气息让林凯找到了一丝久违的家乡的感觉。
韶华在城市长大,当然无法体会到林凯的乡梓情结。“实惠”这两个字在她听来,只平添了一份淡淡的悲哀。如果凡事都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衡量,那不是有些太无趣了么?
她知道生活固然是逃脱不了油盐酱醋这一类的俗事,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然而,除了这些,总该还有些别的追求吧。他们现在是在德国呢,如果一切仍然还只是围绕着“解决温饱”打转,那可不是让人有些灰心丧气么?
她联想起了自己在国内的那些日子,那些饿不死也撑不饱的日子,出了国,不就是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么。闹了归齐,还是原地踏步,一股无法言喻的惆怅在一瞬间涌上了她的心头。
sofa~~~
sign,男女的想法就是不同啊
这几天网络总是不稳定,现在终于能上了,看到新文章,打心底都很佩服丽雯
写作好辛苦,丽雯,要记得写作的同时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哦
丽雯,好失望,怎么没有新的贴出来,是不是前一段太累了,好好休息,等你的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