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尸臭泄了密

在德国,常苦恼无新鲜鱼可吃。更不消说见一见鱼儿们活着时候的真面目。超市里,冷冻柜中,鱼儿们一律以挺尸状硬绷绷地躺在白色泡沫包装盒或者纸盒内。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只知道,离到期的日子还早呢,足足还有一年半呢!这“保质”保的,不可不谓久矣。

其实,都是表象。那鱼肉的“本质”,早已偷天换日地在悄悄地变了——只不过你观察不到而已。个人认为,那冰箱,保的并非是鱼肉之本味,而是鱼身之外观而已,让鱼在死了一年之后甚至两年之后依然“栩栩如生”,见不到尸斑、霉菌、腐烂、溃裂。说起来,有点像“标本艺术”。

但,任它如何装模作样掩人耳目蒙混过关,有一样是它始终无法掩饰遮盖消除的,那就是——鱼的尸臭。气味,将一切真相诚实无欺地揭露!

是鱼就有鱼腥味,这话不假。但新鲜活鱼,因长年在水中生活,吃喝拉撒睡,便是日常作些易出汗的腾空跳跃运动,也在水中进行,体表气味已被天然之水浸化溶解,那腥味,正如正常人之体味一般(狐臭者以及经年不洗澡者不在此列),须得凑得极近才能闻到,非常浅淡。初死不久的鱼,除了在开膛破肚的刹那有腥味迸出之外(这腥味亦不过是五脏血液本来的气味罢了),清洗过后,便一切“烟消云散”,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只余下肥白而鲜嫩的鱼肉在眼前,勾人食欲。

可是,冰冻三尺的鱼,散发出来的腥味,却是截然不同的。严格地说,那已经无关于鱼之原有的自然的体味,而是——尸臭!

鱼的尸臭,是另一种经过了强化凝固变异的腥味,足以使人闻之呕,嗅之吐,唯恐避之不及。在鱼儿从包装盒中脱壳而出重见天日化却体表冰块的一刹那,那气味也仿佛似一个被束缚压抑了千年的索命鬼魂,一下子活过来,幻化成一条嘶嘶作响的毒蛇,直扑向你面部的几大洞穴:口眼鼻耳,迫不及待地钻进去,抖擞精神开始在你体内作威作福大闹天宫肆意折腾起来。须得你奔出门去,在户外大口呼吸,待肺内浊气尽情换过,才感觉略略好些。

更可怕的是,它对你的苦缠不休。不管你用肥皂沐浴液还是柠檬汁,手洗了一遍又一遍,末了一闻,那腥臭仍在,藕断丝连得令人绝望。

为了驱散鱼身上这浓重的腥臭味,在用冷水热水交替冲洗了无数遍之后,终于决定以上刀山下油锅水深火热油煎火燎等酷刑来对待它。希望在经过这样一番煎熬烹煮之后,那气味会知难而退偃旗息鼓。自然,也不会忘记同时添加酒、姜、葱、蒜等各种“除臭剂”进行“左右夹攻”。

然而,结果是如何呢?那尸臭早已和鱼肉本身融为一体,它躲在鱼肉的缝隙中,兀自发出冷冷地阴阴地嘲笑,想摆脱我?没门!它已完完全全地寄生在鱼肉的每一个细胞里!

夹一片入口,肉质如同朽木般易散碎,无弹性,颜色虽白,却白得枯涩脱水,真真的味同嚼蜡。最糟的是,一不小心吃了一块未被调味汁“照顾”到的鱼肉,于是整条舌头的味蕾上,也被此腥味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此时千万不能喝汤,或者生吃水分较多蔬菜瓜果如黄瓜生菜番茄之类,不然,你会感觉口中奇腥无比,如同嘴里被塞了一整条生的腌带鱼!

是在偶尔一次购买到某种常吃的鱼的新鲜版本之后,才恍然大悟的。原来,此前觉得德国超市的鱼异常腥气,事实上是鱼死去太久而引发的尸臭而已。

只是,在德国,有鱼可吃已是福,又哪里由得你选择带不带尸臭的鱼呢?想起了曾经在国内有生鲜活鱼吃的日子,原来也是一种幸福。明白了,日后再遇上这样的时光,便要懂得珍惜!

5 thoughts on “鱼的尸臭泄了密”

  1. 听丽雯这么一说,我不由得要说我的幸运了。因为在上海我可以天天吃到鲜活的各种鱼儿,哪怕只是白水清蒸,加点油盐小葱调味醋,都还是那么新鲜可口。丽雯的对死鱼的描诉实在可怕,以后是说什么也要吃鲜活的鱼虾了。丽雯何时来上海可以把江浙沪的好鱼都吃遍了,一定能解馋了。

  2. 老天,真是笑毙我也!行文形象生动,活泼生动至极.可同丰子恺的>一文匹美.

  3. 前面的留言有误,应是活泼有趣至极,可同丰子恺的 吃瓜子 一文相匹敌.

Comments are closed.